评述
程颢:人莫不中庸,善能久而已。久则为贤人,不息则为圣人。
朱熹:过则失中,不及则未至,故惟中庸之德为至。然亦人所同得,初无难事,但世教衰,民不兴行,故鲜能之,今已久矣。
吕祖谦:中庸者,天下之所共知,天下之所共行,犹寒而衣,饥而食,渴而饮,不可须臾离也。众人之情,厌常而喜欢新,质薄而气弱,虽然不可离,而亦不能久也。
因为用功读书,廖平学有所成。同治十二年(1873),廖平到成都赶考,得到主考官张之洞的赏识,把他的卷子从废纸篓中拣出来,拔为第一,于是被录取到尊经书院学习,同时享受到了公费读书的待遇。尊经书院就是现在四川大学的前身,由张之洞在光绪年间组建而成,学校广招贤才,把蜀中各地才俊之士都招纳到尊经书院学习。廖平到了尊经书院之后,由于是公费,所以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,于是更加安心读书。尊经书院藏书很丰富,在一个满是优质藏书的地方,怎能叫本来就求知若渴的廖平不发奋苦读。廖平在尊经书院刻苦攻读,学术大有长进。后来张之洞调离四川,经学大师王闿运调到尊经书院当院长,廖平得以又遇良师,越发勤奋苦读。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刻苦攻读下,廖平学业大进。纵观廖平一生,经历了八次重大打击,但他却能承受重压,从逆境中奋起,排除世俗,潜心学术,最后终成大业。
点 评
廖平本来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,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,在遭受打击的艰难环境中不屈服、不气馁,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,最终成为晚清一代经学大师。可见只要努力践行自己的追求,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,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,正所谓“道不远人”也!
注 释
至:极致,最高。